摩睺罗伽(摩睺罗伽是什么意思)
摩睺罗伽,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密宗修持法门中不可缺少的经文之一。摩睺罗伽一词来自梵文“maha prajna paramita”的音译,意为“大智慧般若波罗蜜多”,在佛教中代表着超越了无明、烦恼和妄想的真正智慧。
摩睺罗伽经由佛陀传授,被奉为佛教最高的智慧教义之一。它是由佛陀在印度的舍卫城的妙音山上,为了向弥勒菩萨传授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而深入思考和开示的经文。
摩睺罗伽经的内容非常丰富,是从佛陀的人生经历、不二法门、菩提道的修行、因缘和生命的真相等多个方面,全面而深入地阐述了佛教的核心教义。其中,关于菩提心、般若智慧和缘起中的空性理论,是摩睺罗伽经最为重要的部分。
菩提心是指追求成佛的心愿和动力,摩睺罗伽经中强调了菩提心的重要性,并通过六度修行的教义,让人们能够修行出菩提心的行动力。在佛教中,菩提心被认为是追求智慧和真正幸福的根源。
般若智慧则是指彻底理解诸法的真相,从而超越了一切无明和误解。摩睺罗伽经中, 用“照见五蕴皆空”来概括这一智慧,即指万法都是虚妄的,没有真实存在的实体。这种空性不是消极的否定各种物质现象,而是对于种种法相具有超越了种种观念的真实感受。通过修行般若智慧,人们可以解脱自己的心灵,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缘起中的空性理论是摩睺罗伽经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缘起是佛教中关于万事万物成因和条件的教义,而空性理论则是指缘起中的法相都不存在实体和固定的本质。摩睺罗伽经中阐述了缘起和空性的相互关系,即缘起是空,空是缘起,这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理论之一。
总的来说,摩睺罗伽经的教义深刻而广泛,是佛教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经典之一。它强调菩提心、般若智慧和缘起中的空性理论,为人们提供了深入人心的启示和指导。在现代社会,摩睺罗伽经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地被研究和传承。
摩睺罗伽的意思
摩睺罗伽(Mohejia)是梵文“Moha”和“Yoga”两个词的结合,意思是“迷惑的瑜伽”,也称为“魔鬼的瑜伽”或“邪恶的瑜伽”。该瑜伽修行法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黑暗的、邪恶的实践,因为它包括许多邪恶的元素和技巧,如黑魔法、咒语、念咒、催眠和控制他人的方法等。因此,这种瑜伽方法通常被用于邪恶、危险或目的。
摩睺罗伽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无。反义词:烦恼,忧愁,焦虑,悲伤,苦闷。
摩睺罗伽的拼音
摩睺罗伽 (mó hú luó jiā)。
摩睺罗伽的解释
摩睺罗伽(Mohejia)是梵语(Sanskrit)中“摩诃伽”(mahāyāna)的音译。最早是佛教术语,意为“大乘”。摩睺罗伽在中国被译作“密宗”,是佛教一种特殊的宗派和修行方法。它将佛教经典中的教义与印度教的瑜伽思想相结合,强调通过修行秘密教法以达成解脱的目的。摩睺罗伽强调信仰上师,以及通过密宗仪式和咒语进行静坐冥想、观想、念佛、诵经等修行方式,以此来消除罪业和业障,修行自利利他,弘扬佛法。
摩睺羅伽的意思
摩睺罗伽(Muhurta)是印度传统占星术中的一个术语,它是指一天中的某个特定时刻,通常为48分钟,被认为是特别吉祥或不利的时间段。在印度文化中,摩睺罗伽被认为对于仪式、决策和活动的安排非常重要,因为它们被认为能够影响人们的运势和命运。
摩睺罗伽词语解释
摩睺罗伽(Sanskrit:Moha)是佛教中的一个术语,意为迷惑、糊涂、迷失、愚昧等。在佛教中,摩睺罗伽是指人们心中的迷惑和错误观念,导致他们在生死轮回中无法得到解脱。摩睺罗伽是佛教三毒(贪、嗔、痴)之一,也是佛教修行的重要障碍之一。通过消除摩睺罗伽,人们能够摆脱烦恼和苦难,获得真正的幸福和解脱。
火爆文章
相关内容
更多+-
07/27
-
07/27
-
07/27
-
07/27
-
07/27
-
07/27
-
07/27
-
07/27
排行榜
- 最新排行
- 最热排行
- 评分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