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减压球球  1.6.5安卓版

减压球球

版本:1.6.5安卓版
类别:经营养成
大小:75.0M
时间:2021-12-13

软件介绍

    减压球球中拥有超多的关卡模式供玩家们进行挑战,你可以不断的自己的灵敏操控来不断地闯关,关卡拥有非常高的挑战性让你可以不断地在其中获得更加多样的道具来完成这场解压的闯关挑战。

    减压球球亮点

    生活难免磕磕碰碰,能够开开心心度过自然是最好,但是压力是会累积的,我们都需要一个释放的契机,来缓解内心的压力,很多人会选择直接性的爆发,虽然很痛快,但是其效果我觉得并不是特别好,如果你喜欢游戏,而且也想舒缓自己的心情,不妨期待一下这款解压神器的上线。

    ①舒适的画面感

    想要让玩家感到舒适,那么一个暖色调的基础是少不了的,在游戏界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很舒服的Q弹动态图,背景是一条条的木纹,就仿佛是我们点击图标而划出的痕迹。说暖,主要是在颜色搭配上特别舒服,基本上都是以光鲜亮丽的颜色来设计图标,不会出现阴沉的感觉,不仅是界面,游戏内更是将色彩斑斓的效果直观的做在了屏幕上,赏心悦目又释放压力。

    ②众多游戏的解压模式

    没细过游戏数量,大概30多种吧,其中也有一些要解锁才能游玩,但是已经包含了很多超级解压的好游了。

    减压球球特色

    一:技术型解压,这个就是靠技术获胜,代表游戏:乒乓球、拼图等。靠技术取胜多多少少还是有点竞争性,当然像拼图那样的益智小游戏应该更受兴趣性玩家欢迎,而像乒乓球的难度也不是很高,还可以自我选择难度,轻松的同时还有一定挑战性。

    二:静心型解压,这个主要通过一些幽静的画面,又或是搭配一些舒缓的音乐,在静雅中沉醉自己,把气一消,快速的融入到那一个仿佛带你进入的仙境中去。还有可以弹奏的游戏,但是音痴可能体验不太好,不过感受音乐的敲击,也何尝不是一种放松。

    三:发泄型解压,这就有些暴力施压了,主要通过一些炸裂式场景或者狂点式操作来发泄情绪。比如切蔬菜、砸杯子、扔铁球等等,没有任何规则,只是为了发泄而乱点,甚至做不到强迫症的规矩,令人抓狂而感受不到终点的存在,最终达成解压的效果。比较适合极度郁闷,又或者急需发泄的玩家。

    减压球球游戏建议

    很多都是别出心裁的小游戏,方方面面大多都考虑到了,但是也有一些小遗憾,比如很多都是需要玩家自我去操作,大家在解压的过程中也是会累的,不如出一些自动播放的音乐或是小动画。另外在玩家层次上,我们也不是特别有压力才来玩,更多是心情上的不愉快,不妨从如何获取快乐上做文章,例如放一点小笑话,或是一点滑稽的图片。

    减压球球游戏总结

    是我玩过最好最实在的一款解压游戏,小内存也能包含这么多的游戏是真的很不错,感受快乐的同时还能体验到不一样的小游戏,集各种精华于一体。压力虽然可以让人有动力,但不缓解一下,还是会憋坏自己吧。

    短暂的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期待解压神器正式上线,带给我们更好更优质的体验。

    近日,北京新英才学校一条“中学生把校长老师绑了”的视频引起人们的广泛议论,据悉,该学校高三理综组的学生和老师打算在学校楼顶自行设计并施工一“空中花园”,目前正在设计中,打算做为毕业礼物送给学校老师,但是建花园的钱还没有着落,于是学生和老师们突发奇想,搞了这么一个既给高三的学生“减压”,又可以为建花园“筹款”的游戏。

    游戏原则:让每个参与的学生有序排除购买胶带,并有序粘贴,一条胶带只能贴一次,不可拆分,也不可粘头部。所得款项全部用作花园项目经费。

    一时间,本玩爱闹的学子们纷纷踊跃购买,将参与此活动的校长、副校长、德育处主任、物理老师用成千上万条胶带密密层层的粘在了墙上,面画十分搞笑。

    如下图所示,相比较而言,校长和副校长最受学生“爱戴”,被贴胶带最多,为此次筹款和减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此事一出,人们在看热闹的同时,也颇有争议,有的认为学校的做法不妥,有失体统,而有的人却认为这学校敢于创新,活动很接地气,既筹了款又减压,确实是个好办法。

    小徐老师初看此事的时候,也觉得以筹款的名义让学生捉弄老师,确实在心理上有点别扭。但是后来小徐老师查了这所学校的资料,发现这所学校之所以有这样不一样的活动,源自他们一贯的教学理念。

    北京新英才学校是北京一所社会精英阶层子女求学的理想学校,全套全新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生活,舒适优雅的环境,以“爱和创造”为核心的核心理念,致力于让孩子成为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有创造能力、有国际视野、有民族自信的新英才。

    该校最打动小徐老师的是“把权利还给孩子、把校园还给孩子,把课堂还给孩子,把快乐还给孩子”的口号和“办不一样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且多年来这所学校也是这样做的。

    当了解了这所学校后,小徐老师真得很羡慕这所学校的学生,往老师身上粘胶带又怎么了?如果是一场出于善意的师生互动游戏,又有什么不合适的呢?

    小徐老师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班主任数学老师和语文老师,一男一女都是刚毕业的年青的老师,那一年冬天下了很大的雪,老师带我们去操场上打雪仗,本来我们班女老师是在女生组的,男老师是在男生组的,玩着玩着,就演变成了学生集体“攻击”老师的游戏,结果我们班45个同学将7个老师打得落花流水,追得满操场跑,那时候真正体会到了师生打成一片的快乐和幸福,而我们“攻击”老师其实是太喜欢他们了,我们生怕把雪球压实会砸痛老师,所以都是轻轻一压就扬向老师,而老师也是心知肚明。

    在这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班上没有一个学生跟老师对着干的,特别是我们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们有什么心理话都跟老师说,而那一届我们班升入高中的也最多。

    所以,什么是师道尊严,学生对老师有爱,他们才会敬重老师,老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才有利于在学习和做人上做学生的引路人,这也许才是“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真谛。

    总之,教育是办给学生的教育,学生认可的教育,可以唤醒学生优良品质,使他们身心健康的教育才是良好的教育,反观北京新英才的此次活动,那些赞叹声几乎青一色来自中学生们,这不得不引起反对者的深思。小徐老师真希望我们能改一改严肃沉闷的教育之风,还孩子们一个快乐幸福、有温度有感情有爱的学习时光。

    ,

    近日,北京一所学校高三学生将校长和多名老师用胶带绑粘在墙上,在网络上疯传。这种做法实属不妥。

    校方的说法是为高三学生减压和为修花园筹款。这种做法很有意思,校方真是脑洞大开,考虑到高三学生压力大,能想办法给学生减压,自然是好事,为学校的想法点赞。但给学生减压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搞一些有意义的师生联谊活动,既缓解了学生压力,又增进师生感情。而北京的这所学校,非得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吸眼球,想为自己学校做一个免费的广告。

    用胶布把校长和老师绑在墙上,这种做法看似很有创意,实际上就是一场闹剧,一条胶带十块钱,让学生掏钱购买,打着为修花园捐款的幌子,这实际上是学校榨取学生的零花钱。学校为了修花园,宁可向社会求赞助,也不要向学生伸手,这种做法不值提倡。如果学校觉得这个创意不错,可以再准备一条鞭子,让学生抽老师一下给20元,抽校长一鞭子给50元,估计当天就能够把修花园的钱凑齐,这样学生更开心,学习压力也没有了,修花园的钱也凑齐了,这样岂不是更好吗?

    尊师重教是社会的主旋律,是学生发自内心尊敬教师,认同老师的辛勤付出,在感情上拉近距离,而不是和老师身体上的零距离接触。老师的一言一行将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别出心裁的闹剧不要再上演。尊师重教,不能只喊口号,要在工作中了解学生,疏导学生,关爱学生,在情感上才能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开创尊师重教的良好局面。

    ,

    实在不妥!其实这是北京某学校的一个创意游戏活动,校方宣称该游戏主要是基于两个目的:一个是凑钱做事,另一个就是帮学生释放一下情绪和压力。

    首先,每个人花银子就可以随意把老师和校长给绑起来,实际就是胶带贴在墙壁上,而且每条胶带还不便宜,10块钱一条,还不收现金,必须二维码支付,真够贵的,当然贴的还要有规矩,胶带不能撕开贴,头部不能贴,还要讲秩序,一个一个来。“士可杀不可辱”,但要做到打人不打脸啊!

    其次,参与人数还真不少,不仅仅老师,教导主任,还有校长,当然,学生们也是排队积极参与,这么难得的机会,傻子才不上,而且还很便宜,平时要是和老师顶撞一句,估计又是找家长,又是批评的,这次性价比很高。

    最后,看看被“绑”后的校长和老师们的形象。站的笔直,被胶带五花大绑,平时的师道尊严无存,俨然是一个被金钱和管理折腰的俗人。不管是筹钱也好,还是为了学生减压也罢,这种游戏太缺水准。

    筹钱给学生搞花园无可厚非,但方式不敢苟同,让学生以此来发泄情绪更是无稽之谈。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是应该对学生进行正向教育和引导,而不是搞一些吸引眼球的游戏来简单的达到想要的目的。学生减压,为何非要以对老师的发泄来释放,学生和老师之间真的有这么大的“深仇大恨”吗,平时的教育是如何开展的?现在竟沦落到这般境地!我看就是学校几个领导的任性而为,而不是真正的想着帮学生减压和筹款,减压和筹款的方式有很多,没必要通过这种近似暴力的方式让学生们“以身试法”,实在不妥。

    ,

    不就是一场由校方导演由学生参加的恶作剧活动。不值得上升到挑战师道尊严的高度来讨论。当今社会哪里还有师道尊严? 美其名曰给高三的学生来减压,相比而言,北京的学生与中部几个生源大省的学生压力可以说不值得一提。

    看看安徽的毛坦厂中学和河北衡水中学等中部省份的高三学生所承受的压力,任何一所高中毕业班的学生可以说压力都是达到极限。

    北京这所学校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没有任何可值得推广和借鉴意义。纯粹就是故弄玄虚,为出风头,追求新闻效应的一场恶作剧。

    这只是所谓的教改过程中一个奇异现象。(2019/04/28)

    ,

    ,大革文化命。

    ,

    应“乱语三千”邀请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人们的眼里,老师在公众面前出现时,往往很文静,甚至在学生面前还有点严肃。但是北京某学校却将人们对教师的印象给颠覆了,这种带有娱乐性质的玩法,让人感觉包括校长在内也可以像过愚人节一样,去拿他们开涮。

    如果纯粹是为给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减压,校长携多名老师让学生们用胶带绑粘在墙上,这倒是无可厚非,娱乐放松嘛,只要校长带头,老师愿意参与,没什么不可以。但是问题来了,看这种粘老师就像粘苍蝇一样的玩儿法,却别有规则,那就是这个娱乐活动并不免费。

    一条胶带10元钱,并且是规定的长度,看着校长和老师们很快被包成了粽子,我就想啊,这得花多少张10元钱?让学生自己买单来参与的这种游戏,好像穷人家的孩子玩不起,真的玩不起。那也就是说,这活动是给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办的,不是这样吗?

    给高三待高考学生减压,确实应该多集思广议,但是最好别和钱开玩笑,因为钱上有铜臭,钱有时能把人分类,钱有时更能生非议。如果想想这些,恐怕北京某中学的校长就不会再玩儿这种花钱让学生买胶带绑老师的游戏了吧?

    也或许还可以从网红的视角看问题,假如这位校长就像那们跳鬼步舞的学校校长一样,也是为搏人眼球而去搞那哗众取宠的把戏呢?如果把学校搞成作秀场,还真就污了学校这块净土,千万别这样做,学校不是游乐场,老师也不是小丑,还是好好维持好自己的形像吧。

    ,

    切莫自毁形象,敬请守住尊严。

    培养一个不懂得尊敬师长的人,对孩子的前程,损害太多。

    孩子不能失去对养育自己父母的感恩之情。

    孩子也不能丢弃培育自己老师的鸣谢之宜。

    让孩子在言行中反映出情与谊。

    从而确立牵挂之念,担当之心,责任之识。

    这才是教育的根本。

    弄什么奇巧怪招,夺人眼球,形成一时之轰动。

    仅仅满足孩子一时之需。

    对孩子长期的发展埋下隐患。

    故,此种出格行为,不足为举。

    #凌远长著#

    ,

    真会玩,这个活动看起来很有创意,很多人会觉得很有意思,但是我却并不赞同。

    有些朋友说这体现了师生平等,增进了师生关系,能给学生减压。

    但是要达到这些目的的方式有很多,为什么非得选择这样的方式?校方的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但是至少应该考虑价值观的传导是否正确。

    把老师粘在墙上,可以给学生减压,那说明学生得有多恨老师呀。如果老师平时的做法造成了孩子的压力,孩子需要发泄,那么这种发泄是否会升级?

    为什么不从另外一个方面去考虑解决问题呢?如果孩子们都是自主学习,渴望学习的,需要老师的帮助,那么学生还需要往老师身上发泄吗?学生忍心这么拿老师取乐吗?

    教育的创新是好事,但是不提倡以这种形式来创新。如果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那么就让学生给老师打分,分数低的老师被淘汰。这些学生自己选出来的老师,自然就是大家尊敬爱戴的老师,而不是被贴最多胶带的老师。

    当然,偶尔一两次这样的活动,无伤大雅。所以一两次活动来评价一个学校,评价老师的好坏没有意义,也不应该。这样的事情,看看也就过了。

    关于拉近师生关系的说法,如果平时老师就是严肃的,要求严格的,那么能够通过这样的活动就改变吗?当然不能。如果平时老师和学生关系就很好,那么学生也不需要用这样的方式来释放吧。

    ,

    近日,北京一所学校高三学生将校长还有多名老师用胶带五花大绑粘在墙上,你怎么看?笔者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有新意的玩法,相比于传统的师生联欢会、师生拍照合影留念、甚至师生聚餐等形式,这样的活动真算得上别开生面、更富有情趣,既能给学生“舒压”,又能给学校筹钱,还能让大家玩到嗨,确实是一举多得的好主意。

    现代的师生关系,远不是某些人眼里的所谓“师道尊严”,说这话的人,是真的不了解当代师生关系。过去的那种“师道尊严”模式宛如一道厚厚的墙,把师生之间远远地隔离,人们不是常常乐道于“师徒如父子”的说法吗?而恰恰过去的父子除了血脉亲情以外,更多的却是宗法约束,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有着非常严格的界限的,不可逾越。现代的师生关系究竟如何呢?用官方的话来说,老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各自独立互相尊重、在法律上地位平等没有上下尊卑之分;而现实中,师生之间是一种既相互合作、又互相促进的融洽关系,教与学是师生关系的连接点,教学任务就是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中完成的。

    “师道尊严”的老眼光不能看待当下师生间的新关系,那会是格格不入的,也因此有些人会看不惯、也看不懂“学生用胶带把校长和多名老师粘在墙上”的玩法。相比于普通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校长、副校长、德育主任等校领导,与学生的关系真实存在一些距离的,学生只有犯了大错才有机会近距离地和他们“亲密接触”,这也是很正常的,那么多学生,大家各司其职地忙于各自的工作,尤其德育主任原本就是“犯了大错”学生的克星。学校组织这样一场活动,有效地破解了学生和校领导之间的隔阂,让每个高三孩子都有机会和校领导一起玩游戏,其实正是打破“师道尊严”藩篱的很好办法,同时又给了学生创造了一个释放高考压力的机会,并且还解决了筹集资金的问题,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有创意的走近学生,为努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而富有积极意义的尝试越来越多了,这既顺应了教育规律的要求,又符合时代特征。古人早有良训: “亲其师,信其道”!如何更好地走近学生、理解学生、进而把握学生,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老师、理解老师、信任老师,是“亲与信”的基础和前提。基于这样的教育教学规律要求,各地学校都进行了新颖而又富有创意的大胆尝试,例如陕西因带领广大师生特立独行跳“鬼步舞”而火遍全国的张校长;再如浙江杭州春晖小学校长支持女教师们“浓妆淡抹”打扮的漂漂亮亮迎接盛装而来学生的做法;还有浙江丽水某小学刘校长把机械的“陪餐”制度变通为陪餐奖励制;自然也少不了北京某学校高三学生“出格”地把校长和老师们用胶带粘在墙上的疯狂举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北京某学校高三师生”的这场惊世核俗之举,既不是什么噱头,也不是什么叛逆,而是有效构建师生新型关系的积极有益尝试,师生平等互动,同时让学生舒缓了高考压力,还顺便解决了筹资问题,我们有什么理由责怪而不点赞呢?

    ,

    此事发生在北京新英才学校,4月21日举行的一个活动,为了给高三孩子减压,也为了给学校花园筹款,策划了这项活动。

    有些人击掌叫好,认为这体现了人人平等的观念,师生之间就应该是朋友关系。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样做过了,有损于师道尊严,担心以后学生会不听老师的话,学习上一塌糊涂!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师道尊严,我只相信人人平等,相信人格的魅力。那些总是拿着一种职业的身份来渴望获得尊重,渴望获得认可的人,会越来越痛苦,因为他们总是想通过别人的无条件的顺服来减轻工作的压力,以便“岁月静好”地对付工作。

    我为这个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大声喝彩,为他们的创意和教育情怀!

    现在的校园师生之间犹如一堵墙,老师总是竭力维持老师的尊严和体面,仿佛和学生一起开个玩笑打打闹闹,就降低了身份一样,孩子们就不会听话,成绩会一落千丈一样。老师脸就像洋灰,冷冰冰的,学生见了望而生畏,有些人还刻意维持这种感觉,认为只有这样才叫师道尊严,我想说,这是特么什么师道尊严,你的师道尊严就是通过让人讨厌或害怕来获得的吗?教师的尊严就是让学生望而生畏吗?显然不是,师道尊严更多的是来自于老师的学识和人格的魅力,而不是刻意伪装出来的。

    我为这个学校的创意喝彩,因为:

    1.学校就应该是一个充满温暖的地方,教师脸上的笑容给孩子最灿烂的阳光。很多孩子之所以厌学,就因为他们对于学校很灰暗的记忆。提起学校就认为那是一个冷冰冰的,只知道学习,稍微犯点错误,或者对老师不尊重,就要挨批评的地方。老师高高在上,一脸冰霜,没有任何的表情,偶尔有点笑意,甚至让你感觉瘆得慌。但学校应该是一个充满温暖的地方,这里应该有欢声和笑语,应该充满了关心和力量,教师人人都面带微笑,那是孩子最灿烂的阳光。

    2.人人平等,老师应该是孩子成长当中的伙伴。我们都提倡要人人平等,但有时候却无理由地要求学生必须这样必须那样,你必须见了老师打招呼,你必须对老师言听计从,你必须对老师恭恭敬敬,这些固然不错,但打招呼是相互的,看到过很多的老师,当学生和他打招呼的时候,故意摆出一副臭脸,连看也不看一眼学生。我想问,这样的礼貌有什么用,学生为什么要必须去遵守呢。教师应该成为孩子的成长中的伙伴,成为孩子的朋友,成为孩子的知心人。这是真正人人平等观念的体现。

    3.让学校生活充满创意,让生活充满活力。每天面对一成不变的生活,从春到冬,一成不变,还要待十多年,想象就让人头疼,怪不得很多人最噩梦般的记忆就是学生时代。让学校生活充满创意,通过不同的创意,让孩子保持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生活充满活力,充满一切可能!只有这样的学校生活才富有情趣,富有趣味,孩子们才喜欢!

    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亦师亦友,这才是真正的师生关系,为这所学校点赞,如果你有压力,那就发泄一下,别到时候想不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