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灰烬战线九游服  1.0.26版本

灰烬战线九游服

版本:1.0.26版本
类别:卡牌棋牌
大小:1.70G
时间:2021-06-01

软件介绍

    灰烬战线是一款超好玩的二次元美少女模拟战争类型的游戏,游戏是由bilibili独家代理,讲述了在平行的宇宙空间里,人类面临了各种各样的毁灭和灾难,退守到了最后之城,面对无数的灾兽来袭,你需要挺身而出,对抗灾难。

    灰烬战线亮点

    1是由哔哩哔哩独家代理,带领人偶战斗少女上阵杀敌

    2.人类即将面临各种各样的灾难,你需要积极的面对

    3.轻松又有趣的冒险故事,自由好玩的战斗冒险

    灰烬战线特色

    1、玩家可以自由的为你的战姬少女们搭配武器以及装备,可以提升她们的能力以及额外的属性;

    2、游戏采用了独特的陆空配合战斗的玩法,通过多条战线的配合作战来进行抵御敌人;

    3、玩家还可以自由改造战祭少女,打造更加个性化的角色以及武装小队;

    灰烬战线玩法

    1、游戏中玩家通过培养战姬少女来进行战斗,所以养成的方法还是挺简单的,提升等级、品阶以及技能之类的;

    2、游戏提供了丰富的战姬少女角色可以自由的养成,每一个角色都有独特的技能以及定位选择;

    3、独特的职能定位机制模式,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陆地兵种作战方法,同时提供了全新的空军作战;

    战斗系统

    我们拥有「空中」和「地面」两条战线,而这两条战线将同时与敌人进行战斗!

    如果任意一条战线被敌人突破,都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所以要时刻注意你的底线和对敌人的位置,这关乎到您的战术安排!

    然后保证底线的基础上,控制我方同敌人的距离,将会使您手中的“兵器”发挥最大作用!

    角色介绍

    您需要了解你的“兵器”们!我们的所有“兵器”大致可分为7个种类。

    每一个种类的“兵器”都有若干种适合它的职能可以选择,搭配合适的职能是战术的关键!每一个“兵器”都有属于她自己的特点,利用好特点和职能的搭配,可以使她们发挥超乎想象的战力!

    在“兵器”的保养和培养过程中,你可以为他们搭配不同的武器和装备,这种尝试也许会有一些想象之外的收获。 

    当然,战争从来不是一个英雄的故事,而是整个团队的历史。 

    团队的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搭配可以让你迅速的找到战线的突破口! 

    好了!让我们停止教条,之后的疑问,在实际的战斗中求得真相吧。

    编辑点评

    暂且从放的截图来看,感觉还是蛮不错的,立绘还可,玩法看起来类似碧蓝航线,虽然我是无所谓,不过有一说一,这种玩法目前有些落后了,想要能比肩碧蓝和少前感觉还是有些难度(毕竟人家出的早)。

    其他的就不多说了,毕竟我也没进行测试,先给个四星预订吧,如果不出大问题后期就改成五星。

    ps:开发商是万华镜公司,讲真,我开始期待游戏内的福利内容了(手动狗头)

    —————————————————————————————

    修改:

    看了有兄弟说有日服,我去玩了一下,毕竟之前我确实是纯云。

    玩法不好说,有陆战和空战,真要打个比方的话可能是更硬核的少前,毕竟是战棋类,但和碧蓝航线完全不一样,这点我承认。

    抽卡是保底二星,最高是三星,感觉问题不大,玩了之后的感受是希望赶紧出国服,毕竟全是日文看不懂。其余要说的就是游戏玩法有些过于硬核,也可能是我看不懂新手介绍的原因,属于慢热游戏。

    最后说一点,原本我发这个只是因为看到了开发商的名字,想吐槽一下而已,别的我也说过是纯云,什么都不知道。纠错我可以接受,也很乐意来改正,但别一上来就要吵架的样子,上来开喷还想让别人好好说话?

    玩家点评

    日服肝帝来给大家科普下(已弃坑)

    游戏本身玩法还有地图设计,每关的打法都还是不错的,刚一接触爱不释手啊,一关一关的研究打法还是挺有意思的,除了升级,升星,还要打材料升级属性!但是问题就在于角色升星上面了(如果不改变的话)

    1-3星战力提升都很平稳

    4星战力直接就是3星*2 (轻型举例3只变成6只)

    5星是3星*3 (还是因为部队人数是3星的3倍)

    大部分角色地图会掉碎片,利用碎片升星还不错(慢慢肝总能到5星,而且活动还会送碎片什么的)但是需要的碎片量如果没记错1星养到5需要720个碎片,手动去肝的话1个地图你能手动打1000次么???利用科技的力量会有手动大佬来指责你们的,咱就悄悄的吧(电脑24小时挂机差不多一周能满1个看运气)不是重氪的话所有一星角色几乎都是战神,因为可以很快的刷到5星,人数碾压抽到的3星

    日服开服大佬秒到5星的那些开服角色,后面的图基本都被玩家肝出来了,但是新池子的基本都不能肝了没有掉落的图,只能靠抽奖给的石头去突破了

    考虑战术灵活性的话主力多数情况都是轻型,活动池子如果是重型建议慎重

    奥托·莫里茨·瓦尔特·莫德尔是德国陆军元帅,因为防御能力出色,被称为“防守大师”、“的救火队员”。沃尔特·莫德尔元帅在德国陆军元帅中算是一位后起之秀,但他在德国最后时刻所表现出的军事才华,令盟军指挥官们侧目,他被本人称为\"东线的救星\"。

    1944年12月16日,他指挥的突出部之战即阿登攻势中,他的指挥和组织才华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这一突如其来的进攻令西线盟军战线崩溃,(阿登战役(又名突出部战役),地点,比利时东南、卢森堡北部和法国东北部阿登森林,时间1944年12月16日-1945年1月25日,参战方德军、盟军,结果德军战败,盟军胜利,参战方兵力盟军 70万人、德国 20万人,伤亡情况:盟军,19000美军阵亡,47500受伤,2300被俘或失踪,800辆坦克德军,85000-100000人阵亡,失踪或被俘,主要指挥官:罗斯福、,遗憾的是,尽管莫德尔竭尽全力,无奈德国当时已是大势已去,以无实力与盟军抗衡,德国最后的这场攻势最终以惨败收场。莫德尔元帅于1945年4月鲁尔战役失败,无力回天,自杀身亡。

    ,

    德军莫德尔元帅重创了苏联,致使苏军伤亡26000人,俘虏他们5000人,击毁了苏军坦克187辆,缴获他们343门火炮。

    莫德尔这个号称纳粹名将,后人称其为东线防守大师,到底他是在哪一场战役成名的,并且受众人公认呢?因为同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爆发进而掩盖了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但这个战役在当时的东线是极具意义的,并且当时消耗量大量的苏军的兵力。

    当时的莫德尔三个月连升两级,这让很多人都倍觉惊愕。其实莫德尔也算是当时德国难得的将才,并且在军事谋略上一直有自己的谋划,就连都难以动摇他的决定。不过他的决定最终让战役得到胜利,并且得到认可。

    在当时的德国第九军团被苏联重重包围时,一开始的26万兵力战致不足6万,连装甲车出动了165辆,也只剩下了4辆Ⅲ型突击炮和1辆Ⅲ型坦克。那会漫长的德军防御线像是被苏军狠狠地撕裂,这样的烂摊子真是除了撤退,都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吧?但是莫德尔却临时受命前往。向来服从命令的莫德尔,并没有拒绝打这场战。

    莫德尔只身前往前线勘察阵势,除了部分撤退外继而等待支援部队的到达。当时,刚到战场的莫德尔就已经有了战略部署,打算切断苏军的补给线,并且从侧翼进行反击。在三个装甲师和五个高炮营等部队到齐后,想要临时调动兵力前往其它地区,遭到了莫德尔的极力反对!

    并且当时的莫德尔还当面顶撞了后重返前线继续作战,当时的莫德尔意识自身兵力的不足,但是莫德尔认为苏军身上所携带的干粮已经所剩无几,并且后勤补给也跟不上。此时他让自己的部队形成防线连成一片,进而开始向苏军反击,并且同时让装甲军出击,切断了苏联的两个集团军,当时重创了苏军2.6万人,俘虏他们5000人,击毁了苏军坦克187辆,缴获他们343门火炮。莫德尔的临时加入让这场仗反败为胜。

    战事并没有因此而停止,随后的苏联军队突破了防线,进而盘踞了约6万兵力在勒热夫以南地区,频繁骚扰德军后勤补给线,当时的德军又是兵力不足,并且一直不能清除这股军事力量。

    为了将这支苏军肃清,当时的莫德尔又开始出招,准备组织特种小分队给他们来一场突袭。兵力差距肯定是不能正面进攻,防止有重大的伤亡。当时的苏军占据有利的地形,还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更有重兵把守那个据点。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莫德尔开始调兵遣将,让特种部队手持冲锋枪,跨越沼泽从后面包抄苏军。果然如莫德尔所预料,森林沼泽方向是苏军不认为德军会选择穿越的敌方,那边的兵力薄弱。当作战开始时,四个方向的兵力同时进攻,最后骑兵旅在森林突然杀出,打得苏军措手不及,当时苏军西北一侧防线也算是腹背受敌,整个军团很快被瓦解。苏军的整个军团被歼灭,阵亡达1万,受伤和被俘虏近5万,德军缴获了他们230辆坦克,还有760门火炮。

    才过了几天苏军又派了35万的大军向勒热夫进行强攻,莫德尔顾不上养伤就前往前线镇守,当时苏军猛攻近两个月也没有撼动过德军的防线。

    这场战役的多次反击和防御,足以证明莫德尔的军事统筹能力。

    参考资料

    《东线防守大师》

    ,

    莫德尔自杀时说德国元帅是不能被俘的。

    ,

    莫德尔的成名之战是哪场战役?回答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因为莫德尔的成名并不是靠打赢某场胜仗得来的,他也是在苏德战争后期才被重用,我们可以从他指挥作战的经历来分析他打了哪些大仗。

    首先,莫德尔引人注目是在他指挥第三装甲师时。

    莫德尔参加过一战,也参加过凡尔登战役还负过伤,到二战爆发时,他当过团长、陆军总参谋部参谋和第4军参谋长。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时,莫德尔被派到第16军当参谋长,法国战役打响前,他被晋升为少将继续呆在16军,但在11月份得到重用,获任第3装甲师师长,直到莫斯科战役打响,他被晋升为装甲部队中将,并指挥第41装甲军。

    莫德尔在指挥第3装甲师时,他是个恪尽职守的一线指挥员,也是个非常称职的装甲兵指挥员。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行动展开后,第3装甲师部署在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的第24装甲军,其作战任务主要是快速机动为部队打开通道,所以在7月4日,第3装甲师就因率先抵达第聂伯河为大部队打开缺口,莫德尔获得一枚骑士铁十字勋章。

    中央集团军群快速占领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以后,古德里安为发动钳形攻势,将第1骑兵师与第3装甲师组成一个莫德尔战斗群,并在进攻斯摩棱斯克的战斗中立下战功。不过,由于临时调整作战方向,8月中旬,第3装甲师又承担第2装甲集群的前锋任务,从8月24日到9月14日,莫德尔在20天时间内要快速机动275公里,而且还是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与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6装甲师会师,从而合拢对苏军的基辅包围圈。

    所以,从莫德尔指挥第3装甲师的经历看,他担任的就是开路先锋的角色,执行的也是来自上级的进攻任务,虽然他在指挥水平和应变能力上有过人之处,却被古德里安和莱因哈特的光环所湮没了。

    其次,莫德尔脱颖而出是在勒热夫战役中赢得“防御大师”称号上。

    基辅战役结束后,莫德尔重新回到中线展开对莫斯科的进攻,不过,这时候他已经是第41装甲军的司令了。应该说,从指挥第41装甲军开始这段时间,莫德尔的战绩平平,不仅在于他所在41装甲军划归到第3装甲集群,打法有变化,还在于莫斯科战役中,闪击战遭到苏军顽强反击,不可战胜神话被打破。

    但对莫德尔来说,莫斯科战役的失利却给他创造了成名立万的机会。1942年1月,莫德尔正式接任被苏军打得损失惨重的第9集团军指挥权,给他的任务就是固守勒热夫-瑟乔夫卡及维亚济马一线。

    在1942年1月到1943年3月这14个月时间里,莫德尔在勒热夫战役中创造了德军以少胜多的奇迹,也巧妙地应对了苏军五十万人以上大规模的进攻4次,并在朱可夫发起的“火星行动”中大量消耗了苏军兵力,使“火星行动”遭遇失利,莫德尔本人也赢得了“防御大师”的美名。

    说莫德尔在勒热夫一战成名,这里有两个关键因素对他有利。一个是1942年东线战场局势都放在南线,莫德尔在勒热夫的作用也是对莫斯科形成威胁和牵制苏军中线的主力不能南下,另一个是苏军对莫德尔突然从进攻转向防御的打法还没适应,让莫德尔有可乘之机。

    说莫德尔在勒热夫战役中算打赢了那是自欺欺人,虽然苏军付出了重大伤亡,但莫斯科的威胁解除了,德军在中线再也没有发起过一场像样的战役,直到巴格拉季昂行动被苏军打败。而在关键时刻增援给莫德尔4个装甲师也是解了第9集团军燃眉之急。

    从这个层面讲,莫德尔赢得“防御大师”的称号也与德军指挥有关,毕竟莫德尔在勒热夫打持久战时,曼施坦因在斯大林格勒伸长脖子都希望得到装甲部队的增援。所以,说莫德尔会打仗,也是说他在勒热夫战役中,能在苏军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没有遭到毁灭性地打击,而且还在1943年3月份在苏军眼皮底下顺利撤出了战场。

    第三,莫德尔的成名还与德军指挥人才青黄不接和战场形势有关。

    莫德尔从勒热夫战场退下来后,基本上都在南线与曼施坦因作伴,并在1943年7月5日展开的库尔斯克战役中担任北线指挥,并短暂接任了第2装甲集团军的指挥权。不过,在堡垒行动和奥廖尔战役中,莫德尔指挥的第2装甲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损失重大,虽然抵挡住了苏军3个方面军的进攻,但9月份他还是被解除了职务,直到1944年1月底被重新启用,担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东线战局已经与西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德军对莫德尔的使用也是矬子拔大个,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了。这里面有个巧合,就是莫德尔1944年3月1日晋升元帅,3月30日担任北乌克兰集团军司令时,原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正好被解职,是莫德尔比后者更会指挥打仗吗?当然不是。从43年初启用古德里安到44年重用莫德尔,这是德军在前线出现指挥人才危机的一个体现,说明指挥人才大量被解除职务,进攻人才没有用武之地了。

    看看莫德尔在1944年的任职经历,3月份接替曼施坦因指挥乌克兰方向作战,6月28日又被任命为中央集团军群的司令,8月份他又被派到西线出任B集团和西欧战区总司令,到9月份,他又把西欧战区总司令位置让给龙德施泰特,在B集团指挥任上,莫德尔直到1945年4月21日自裁。

    从这里看出,莫德尔从接替北乌克兰集团军司令开始,就一直没什么好事,期间虽然也打了一些胜仗,但都是短暂的胜利。在西线守望莱茵行动中,莫德尔还在阿登战役让盟军吃尽了苦头,以及在最后一战鲁尔工业区的防御作战中,也给盟军造成重大伤亡,但那都是看不到胜利的战斗,从他内心来说是充满犹豫和矛盾的,选择自裁也许是最好的解脱吧。

    综上,说莫德尔是二战德军中排名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和隆美尔身后的第4个会指挥能打仗的人,还是因为莫德尔是他们4人中唯一从西打到东又从东打到西的人,他经历了德军从胜利到失败、从闪击战进攻到闪击战溃败的整个过程。从作战经历看,莫德尔似乎在进攻方面更有成绩,但战场环境却让他在防御作战中获得了大师称号。所以,从指挥才能上讲,即使他接替了曼施坦因的指挥权,却不是时候也不是他希望看到的结果。

    ,

    很多人认为是基辅战役,其实那时候莫德尔只是一介师长,他真正独当一面的,独立决策的战斗是勒热夫争夺战。

    也就是与斯大林格勒战役同等规模、同等份量的苏联红军“火星行动”。

    纳粹德国陆军元帅沃尔特·莫德尔,东西线都建功立业,是纳粹最“实用”的一位“打仗牛人”。

    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在争夺勒热夫(火星行动)的战斗中让红军战神朱可夫惨败到不敢面对。

    苏联最高统帅部希望通过\"火星\"与\"天王星\"两个计划重新夺回东线战场的全面控制权。逼近莫斯科的勒热夫突出部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部队对莫斯科威胁最大,坚韧的莫德尔和他的第九集团军就是一支随时莫斯科的利矛。简单的讲,粉碎中央战线莫德尔第九集团军比起南方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意义重大的多。

    从朱可夫角度看,上一年他曾以十个师对叶利尼亚突出部反复发动攻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屈服于可怕的伤亡,最终放弃了叶利尼亚。如今的这一次进攻朱可夫将会手握更多资源,重复一遍去年的成功,可谓踌躇满志、成竹在胸。

    结果是在火星行动中,苏军损失近50万人,坦克的损失同样惊人,据说大约为1700辆,已经超过了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发起的天王星计划一开始所投入的坦克总数。

    但是,伤亡惨重的战斗没有夺回勒热夫,当然这并不是苏联宣传讳莫如深的唯一原因。

    战后,苏联元帅们的态度颇耐人寻味,朱可夫在《回忆与思考》提到莫斯科前面的一系列行动只是天王星计划的一次佯攻,科涅夫《方面军司令员札记》中则干脆断片,倒是华西列夫斯基为人厚道,大方的与朱可夫分享了斯大林格勒这一历史上最伟大战争转折点的史诗作者名声。

    一句话,不管是苏联,还是俄罗斯,都需要树立一位胜利象征——朱可夫。

    ,

    莫德尔成名之战 是勒夫战役

    ,

    莫德尔当第三装甲师师长时表现就已经很屌了